清静无为 qīng jìng wú wèi

abcd式
拼音qīng jìng wú wèi
注音ㄑㄧㄥㄐㄧㄥˋㄇㄛˊㄨㄟˊ
繁体清静無爲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清静无为的解释
指顺其自然,不加干预,不做无谓的努力,体现道家思想中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治国理念。
出处

1.

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闻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2.

源自道家思想,常见于《老子》等经典著作中,如《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寓意
倡导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刻意干预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列子

1.

退休后,他选择了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每天在花园里悠闲地度过。

2.

她喜欢清静无为的环境,所以搬到了乡下,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3.

在喧闹的城市中,他总是在周末选择清静无为地待在家里,享受独处的时间。

4.

面对生活中的琐事,他总是选择清静无为,不去强求结果。

5.

他认为清静无为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能够让人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

6.

真正能过上~的生活也不错。

清静无为的翻译
德语
ruhige Untätigkeit
日语
清静無為
法语
inaction tranquille
英语
quiet inaction
清静无为的字意分解
qīng
1:(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同本义。与“浊”相对。
3:清洁;洁净;纯洁。
4:清明。
5:清凉。
6:清冷,凄清。
7:清平;太平。
8:寂静。
9:清雅高尚。
10:清白。
11:清静;恬静。
12:清正。
13:清廉。
14: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15:清香、清馨、清醇。
16:无余。
17:纯粹。
18:朝代名 。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滤去酒糟的甜酒。
20:粪槽,厕所。
21:清除。
22:付款结 。 如: 帐清了吗。
23:姓。
jìng
1:(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安静;宁静。
3: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4:没有声响;寂静。
5:干净,纯净。
6:善。
7:倦怠。
8:清理;使干净。
9:使安定。
10: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11:古州名。
12: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13: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14:真情。
15:姓。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清静无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īng jìng wú wèi)。abcd式组合,清静无为意思是:指顺其自然,不加干预,不做无谓的努力,体现道家思想中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治国理念。 倡导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刻意干预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