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 wú wèi ér zhì

abcd式
拼音wú wèi ér zhì
注音ㄇㄛˊㄨㄟˊㄦˊㄓˋ
繁体無爲而治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强行干预
  • 人为控制
  • 刻意安排
无为而治的解释
无为而治指的是一种治理方法,强调顺其自然,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
出处

1.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

出自《老子》,原文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通过无为的方式来达到治理的目的。
寓意
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干预,达到和谐的状态。
列子

1.

园丁在修剪花草时,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让植物自然生长。

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选择无为而治,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3.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他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不强求结果。

4.

在艺术创作中,画家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捕捉自然的美感。

5.

在日常生活中,她主张无为而治,顺应生活中的变化。

6.

故儒家主张‘恭已正南面,垂拱而治’道家主张‘~’。 ★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和秦王政的批判》

无为而治的翻译
德语
regieren durch Nicht-Handeln
日语
無為而治
法语
gouverner par non-agir
英语
rule by non-action
无为而治的字意分解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hì
1:(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2:同引申义。
3:治理;管理;统治。
4:办理;处理。
5:经营。
6:治;治疗。
7:惩处;惩办。
8:修筑。
9:整顿,训练。
10:研究。
11:政治。
12: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13:又。
14:姓。

无为而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wèi ér zhì)。abcd式组合,无为而治意思是:无为而治指的是一种治理方法,强调顺其自然,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 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干预,达到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