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为己有的解释
指强行夺取他人之物据为己有,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不道德的行为。
出处
1.
《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2.
出自《汉书·蒯通传》,原句为“攫以为己有”,描述的是强取豪夺的行为。寓意
提醒人们要诚实守信,不应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之物。
列子
1.
小明看到同学的新玩具,居然想攫为己有,这种行为是不对的。2.
他总是喜欢攫为己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这让大家都很反感。3.
小红发现自己的文具盒被同学攫为己有,感到非常生气。4.
在游戏中,某些玩家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攫为己有别人的装备。5.
公司里有人攫为己有公款的行为被曝光后,引起了大家的强烈谴责。6.
大不列颠的毒枭们对这座占尽地利的天然深水良港垂涎不已,把它从大清帝国的版图上~。 ★霍达《补天裂》第五章攫为己有的翻译
德语
für sich selbst aneignen
日语
強奪して自分のものにする
法语
s'emparer pour soi-même
英语
seize for oneself
攫为己有的字意分解
jué
1:(形声。从手,矍(jué)声。本义:鸟用爪迅速抓取)。
2:同本义。
3:夺取。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j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2:天干的第六位。
3:借作“给”。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攫为己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ué wèi jǐ yǒu)。abcd式组合,攫为己有意思是:指强行夺取他人之物据为己有,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不道德的行为。 提醒人们要诚实守信,不应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