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口铄金的解释
形容众人的言论或舆论的力量非常强大,能够熔化金属,象征舆论的巨大影响力。
出处
1.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2.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后人引申为'群口铄金',强调舆论的力量。寓意
强调舆论的力量和影响,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公众言论。
列子
1.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评论,小明觉得群口铄金,真假难辨。2.
小李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没想到群口铄金,引发了一场热议。3.
小张的论文被大家讨论后,群口铄金,修改了好几次才定稿。4.
新开的餐馆因为群口铄金的评价,迅速在当地火了起来。5.
小王的新发型被同学们群口铄金,笑称是‘创意十足’。6.
陛下察其心于~之际,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 ★宋·李纲《谢亲笔劄子》群口铄金的翻译
德语
die Macht der öffentlichen Meinung
日语
世論の力
法语
le pouvoir de l'opinion publique
英语
the power of public opinion
群口铄金的字意分解
qún
1:(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3:集团,社会集体。
4:泛指多数。
5:指人。
6:指事物。
7:聚集;会合,联合。
8:随俗。
9:众多。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shuò
1:(形声。从金,乐声。本义:熔化)。
2:同本义。
3:销毁。
4:削弱。
5:渗入。
6:明亮,光明。
jīn
1:(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3: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4:刀、剑、箭等兵器。
5:犁铧头。
6:钏、镯一类妆饰品。
7: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8:钱财;货币。
9:星名。金星的简称。
10: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11: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12:古代货币单位。
13: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14:比喻声音美妙。
15:姓。

群口铄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ún kǒu shuò jīn)。abcd式组合,群口铄金意思是:形容众人的言论或舆论的力量非常强大,能够熔化金属,象征舆论的巨大影响力。 强调舆论的力量和影响,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公众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