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之仁的解释
指宋襄公的仁义行为,常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仁义,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出处
1.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2.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宋襄公在与楚国的泓水之战中,因坚持不攻击未成列的敌人而导致战败。寓意
提醒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变通,避免不切实际的仁义行为。
列子
1.
他在处理事情时总是宋襄之仁,往往错失良机。2.
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宋襄之仁的行为让人觉得不切实际。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不能总是宋襄之仁,否则会被对手超越。4.
他坚持原则的行为被一些人称为宋襄之仁,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5.
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抱着宋襄之仁的态度,否则会贻误战机。6.
小师父此心,~也。 ★金庸《天龙八部》第三十章宋襄之仁的翻译
德语
die Wohltätigkeit von Song Xiang
日语
宋襄の仁
法语
la bienveillance de Song Xiang
英语
Song Xiang's benevolence
宋襄之仁的字意分解
sòng
1:(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2:周代诸侯国名。
3:子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成王时,武庚叛乱,被杀,又以其地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战国初年曾迁都彭城(今徐州)。公元前286年为齐所灭。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4:中国朝代名 。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
5:主观响度单位 ,1宋等于强度为听者听阈上40分贝的1000赫纯音的响度。
6:姓。
xiāng
1:(会意。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解衣耕地)。
2:同本义。
3:助理,佐治。
4:成就,完成。
5:仰,上举。
6:驾;驾车的马。
7:高的。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rén
1:(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3:有德者之称。
4:旧指有仁德的人。
5: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6:完美的道德。
7:仁政。
8:恩惠。
9:同情, 怜悯。
10:人。
11:古县名。
12:水名。
13: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
14:温润。
15:亲爱。
16:同情;怜悯。
17:思念。
18:姓。

宋襄之仁,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òng xiāng zhī rén)。abcd式组合,宋襄之仁意思是:指宋襄公的仁义行为,常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仁义,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提醒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懂得变通,避免不切实际的仁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