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族而居 jù zú ér jū

abac式
拼音jù zú ér jū
注音ㄐㄩˋㄗㄨˊㄦˊㄐㄩ
繁体聚族而居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同宗共居
  • 族居
  • 合族而居
反义词
聚族而居的解释
指同姓家族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居住,体现家族团结和传统的居住方式。
出处

1.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2.

《礼记·大传》:'聚族而居,谓之宗子。'
寓意
强调家族团结和传统的居住方式,体现家族的凝聚力和亲情。
列子

1.

他们家族聚族而居,几代人生活在同一个村庄,关系非常和睦。

2.

在那个小镇上,许多姓李的人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区。

3.

他喜欢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可以经常和亲人在一起。

4.

这个村子里的居民聚族而居,每逢节日都会一起庆祝,非常热闹。

5.

聚族而居的传统在他们的家族中代代相传,大家都非常珍惜这种生活方式。

聚族而居的翻译
德语
gemeinsam als Clan leben
日语
一族として共に暮らす
法语
vivre ensemble en clan
英语
live together as a clan
聚族而居的字意分解
1:(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同本义。
3:众;集团;一伙。
4: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5:会合;聚集。
6:积蓄,累积。
7:征集。
8:使民众聚居。
1:(会意。本义:箭头)。
2:同本义。
3:家族,氏族。
4: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5:古代百家为一族。
6:品类,种类。
7: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8:灭族。把。
9:丛聚。
10:众多。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2:同本义
3:居住。
4:坐。
5:处在,处于。
6:积储。
7:占。
8:治理;安置。
9:停止;休息;止息。
10:傲慢。
11:住所,住宅。
12:平素家居。

聚族而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ù zú ér jū)。abac式组合,聚族而居意思是:指同姓家族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居住,体现家族团结和传统的居住方式。 强调家族团结和传统的居住方式,体现家族的凝聚力和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