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无敌的解释
形容在任何方面或任何地方都没有对手,力量强大,无人能敌。
出处
1.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后人用“所向无敌”来形容项羽的强大。寓意
强调个人的强大实力和自信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
列子
1.
在象棋比赛中,小明所向无敌,连续赢了十场。2.
这个游戏高手在线上对战中所向无敌,赢得了所有对手的尊敬。3.
小红在数学竞赛中所向无敌,轻松拿下了第一名。4.
在足球场上,李华所向无敌,每次进攻都能进球。5.
在围棋社团里,张三所向无敌,从未输过一盘棋。6.
我自起兵以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五回所向无敌的翻译
德语
unbesiegbar
日语
無敵
法语
invincible
英语
invincible
所向无敌的字意分解
suǒ
1:(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2:“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3:地方。
4: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5:着落;结果。
6:表示结构。
7: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8: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9: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10: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11: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12: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13: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14:用于建筑物。
15:尚,还。
16: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17: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18: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19:许多的,多种的。
20:可以的。
xiàng
1:(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2:同本义。
3:泛指窗户。
4:方向;方位。
5:过去,往昔。
6:从来,向来。
7:刚才。
8:面朝、面对。跟“背”相对。
9:趋向,亲近。
10:爱;偏爱;偏袒。
11:往,去。
12:从;在。
13:用于“争”、“怎”、“争奈”、“如何”一类词语后,起加强语气作用。
14:奔向;趋向。
15:接近;临近。
16:旧时,以往。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dí
1:(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2:同本义。
3:抵抗;抵挡。
4:攻击。
5:仇敌;敌人。

所向无敌,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uǒ xiàng wú dí)。abcd式组合,所向无敌意思是:形容在任何方面或任何地方都没有对手,力量强大,无人能敌。 强调个人的强大实力和自信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