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全非的解释
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出处
1.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2.
出自《汉书·枚乘传》,原文是'面目全非',原意是形容人的面貌变化很大,后引申为事物变化之大,已完全失去原貌。寓意
提醒人们事物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巨大改变,强调变化的彻底性。
列子
1.
经过一番装修,房子面目全非,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样子。2.
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后,情节面目全非,许多读者感到失望。3.
他减肥成功后,体型面目全非,朋友们都认不出来。4.
这座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街道面目全非,已经成为现代化都市。5.
经过火灾后,原本美丽的花园面目全非,只能看到一片焦黑。6.
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面目全非的翻译
德语
unkenntlich
日语
面影もない
法语
méconnaissable
英语
beyond recognition
面目全非的字意分解
miàn
1:(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同本义。
3:外表;表面。
4:部位;方面。
5: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6:当面。
7:朝向;面对;面向。
8:见面。
9:勉励。
10:面向。
11:背向。
12: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quán
1:(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2:同本义。
3:古州名。全州 。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4:完全。
5:完备,完整。
6:纯,纯粹的。与“杂”相对。
7:保全。
8:,病愈。
9:完全,都。
10:姓。
fēi
1:(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同本义。
3:责怪;非难;反对。
4:讨厌。
5:讥刺。
6:(fěi)。诽谤,诋毁。
7:∮秩?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8:躲开。
9:无;没有。
10:不对;错误。
11:相当于“不”、“不是”。
12:不真实。

面目全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iàn mù quán fēi)。abcd式组合,面目全非意思是: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提醒人们事物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巨大改变,强调变化的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