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的解释
形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或做出某种决定,通常是指在无奈或压力之下所做出的选择。
出处
1.
《汉书·王莽传上》:“迫不得已然后受诏。”2.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迫不得已,举兵相向。'寓意
强调在无奈或压力下的选择,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和智慧。
列子
1.
他迫不得已,只能接受这个不满意的工作。2.
迫不得已,她决定卖掉祖传的房子。3.
迫不得已,我们取消了原定的旅行计划。4.
迫不得已,他向朋友借了一大笔钱。5.
迫不得已,公司决定裁员以渡过难关。6.
他这样做,完全是~。迫不得已的翻译
德语
gezwungen sein zu
日语
やむを得ず
法语
être contraint de
英语
be forced to
迫不得已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é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7:适,合。
8:具备。
9:,恩惠,感恩。
10:助动词。能,能够。
11:得意,满足。
12:看到。
13:收获,心得。
14:德,道德,有德之人。
15:必须,应该。
16:合适;正确。
de
děi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yǐ
1:(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同本义。
3:完成,完毕。
4:治愈。
5:已经 ——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6:太 ——表示程度。
7:又 ——表示行为的频率。
8:最终,终归。
9:已而,然后。

迫不得已,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pò bù dé yǐ)。abcd式组合,迫不得已意思是:形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或做出某种决定,通常是指在无奈或压力之下所做出的选择。 强调在无奈或压力下的选择,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