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不沾席的解释
形容人非常清廉,不贪图享受,保持高尚的品德。原指官员清廉到连席子都不敢沾染,保持距离,象征廉洁奉公。
出处
1.
语出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2.
出自《后汉书·刘宽传》,原文为:“宽为吏,廉洁自持,寝不违席。”寓意
强调廉洁自律和高尚品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保持清廉的生活方式。
列子
1.
张老师在学校工作多年,始终保持着廉洁奉公的作风,真是胁不沾席。2.
他虽然是公司的老总,但生活简朴,待人真诚,堪称胁不沾席。3.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他依然能够做到胁不沾席,令人敬佩。4.
小李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公务员,退休后依然保持着胁不沾席的生活习惯。5.
在朋友圈中,大家都知道老王是个胁不沾席的人,从不贪图小利。胁不沾席的翻译
德语
nicht die Matte berühren
日语
席に触れない
法语
ne pas toucher le tapis
英语
not touching the mat
胁不沾席的字意分解
xié
1:(形声。从肉(月),劦(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
2:同本义。
3:肋骨。
4:旁边,边侧。
5:挟持。
6:威逼,用威力促使。
7:(xī)。收缩。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ān
1:古水名。
2: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3:假借为“霑”。浸润;浸湿。
4:接触。
5:熏陶;感化。
6:雨水浸湿。
7:比喻恩泽沾润。
xí
1:(“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2:座位;席位。
3:成桌的饭菜,酒筵。
4:职位。
5: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6:船帆。
7:铺席,登席就坐。
8:凭借,倚仗。
9:垫,压。
10:姓。

胁不沾席,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xié bù zhān xí)。abac式组合,胁不沾席意思是:形容人非常清廉,不贪图享受,保持高尚的品德。原指官员清廉到连席子都不敢沾染,保持距离,象征廉洁奉公。 强调廉洁自律和高尚品德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保持清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