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之气的解释
形容一种严酷、肃杀的气氛,常用来描述秋天或战争等场合的冷峻和萧条。
出处
1.
《汉书·礼乐志》:“西颢沆砀,秋气肃杀。”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六:“肃杀之气,亦只是生气?”2.
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后世引申为肃杀之气。寓意
提醒人们要正视自然和生活的严酷面,保持内心的坚韧。
列子
1.
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校园里充满了肃杀之气。2.
战场上,双方对峙,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3.
冬季的早晨,寒风凛冽,街道上弥漫着肃杀之气。4.
在荒凉的山谷中,夜晚的寒风带来了肃杀之气。5.
进入深秋,公园里的景色逐渐带上了肃杀之气。6.
茅屋中本来一团~,霎时间尽化为浓情密意。 ★金庸《神雕侠侣》第十五回肃杀之气的翻译
德语
strenge Atmosphäre
日语
厳しさの気配
法语
atmosphère sévère
英语
aura of sternness
肃杀之气的字意分解
sù
1:(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2:同本义。
3:庄重;严肃。
4:清静;安静。
5:峻急。十万火急的。
6:敏捷
7: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
8:恭敬地引进。
9:衰落,萎缩。
10:清除;平靖;肃清。
11:整饬;整肃。
12:古代州名 。隋置。在今甘肃省。
shā
1:(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2:同本义。
3:攻杀,激战。
4:凋落。
5:败坏;衰败。
6: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7:猎获物。
8: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qì
1:(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同本义。
3: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4:空气。
5:气象。
6:气味。
7:呼吸;气息。
8:景象;气氛。
9:指人的元气。
10:指精神状态,情绪。
11:气焰;权势。
12: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13:用具,工具。
14:向人求讨。

肃杀之气,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ù shā zhī qì)。abac式组合,肃杀之气意思是:形容一种严酷、肃杀的气氛,常用来描述秋天或战争等场合的冷峻和萧条。 提醒人们要正视自然和生活的严酷面,保持内心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