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于不屑的解释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端鄙视和不屑一顾。
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彼可取而代之”,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端鄙视和不屑,强调道德上的批判。
列子
1.
听到他的无理要求,我不禁对他鄙于不屑。2.
面对对方的挑衅,他只是鄙于不屑地一笑。3.
她对那些虚伪的言辞总是鄙于不屑。4.
看到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他总是鄙于不屑。5.
对于那些毫无诚意的人,他总是鄙于不屑。6.
他对这次展览~。鄙于不屑的翻译
德语
verachten und geringschätzen
日语
軽蔑し見下す
法语
mépriser et dédaigner
英语
despise and disdain
鄙于不屑的字意分解
bǐ
1:(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2:同本义。
3:采邑;小邑。
4:边邑;边境。
5:郊野;郊外。
6:小;狭。
7: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8:粗俗,庸俗;质朴。
9:自称的谦词。
10:视为浅陋。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è
1:(形声。从尸,肖声。本义:碎末) 同本义。
2:研成碎末。
3:顾惜;介意。
4:常用否定式,不屑,即不惜顾一眼。
5:用拳头击打。
6:不安。
7:轻忽的。
8:清洁,整洁。

鄙于不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yú bù xiè)。abac式组合,鄙于不屑意思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端鄙视和不屑一顾。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端鄙视和不屑,强调道德上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