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的解释
表示轻蔑、不屑一顾的意思。用鼻子出气,表示对某事或某人不屑理睬。
出处
1.
《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2.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原句为“夫死者,固应生者之志,嗤之以鼻,奚敬之有?”寓意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视和不屑,提醒人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列子
1.
听到那个不切实际的建议,他嗤之以鼻。2.
她对那个夸夸其谈的人嗤之以鼻。3.
当他看到那部烂片时,嗤之以鼻地离开了影院。4.
对于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他嗤之以鼻。5.
他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嗤之以鼻。6.
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嗤之以鼻的翻译
德语
die Nase rümpfen über
日语
鼻で笑う
法语
faire la moue à
英语
turn up one's nose at
嗤之以鼻的字意分解
chī
1:(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2:表示唾弃和惊异。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7:原因,缘故。
8:无固定职业的人。
9: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10: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1: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12: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13: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14: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15: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16:才。
17:表目的或结果等。
18: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19: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20: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bí
1:(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3:初始,发端。

嗤之以鼻,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chī zhī yǐ bí)。abcd式组合,嗤之以鼻意思是:表示轻蔑、不屑一顾的意思。用鼻子出气,表示对某事或某人不屑理睬。 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视和不屑,提醒人们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