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绖从戎的解释
形容身穿丧服却投身军旅,表达一种悲壮而无奈的情感,常用来描述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参军的行为。
出处
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杜预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2.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兵车行》:'墨绖从戎岂得已,男儿本自重横行。'寓意
强调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利益与情感服从于国家大义的精神。
列子
1.
他本是书生,但国难当头,墨绖从戎,毅然投身战场。2.
面对敌人的入侵,他墨绖从戎,决心为国捐躯。3.
虽然家中有丧事,他仍墨绖从戎,表现出无比的爱国热情。4.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多年轻人墨绖从戎,保家卫国。5.
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但他墨绖从戎,体现了大义为先的精神。6.
假如遇着军事,正在军兴旁午,也只得~,回籍成服。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墨绖从戎的翻译
德语
im Trauerkleid in den Krieg ziehen
日语
喪服を着て従軍する
法语
rejoindre l'armée en deuil
英语
join the army in mourning
墨绖从戎的字意分解
mò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同本义。
3:指诗文或书画。
4: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5: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6:绳索。
7:黑色。
8:贪污,不廉洁。
9:不语。
dié
1:(形声。从糸(mì),至声。本义:旧时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或头上) 古代用麻做的丧带,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也专指腰带。
có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同本义。
3:顺从;依从。
4:》。
5:参与其事。
6: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7:因由。
8:堂房亲属。
9:言词顺畅的。
róng
1:(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同本义。
3:兵车。
4:军队。
5: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6: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7:兵士。
8:敌寇。
9: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
10: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11:拔除。
12:假借为“从”。相助。
13:假借为“崇”。大。
14: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15:姓。

墨绖从戎,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mò dié cóng róng)。abac式组合,墨绖从戎意思是:形容身穿丧服却投身军旅,表达一种悲壮而无奈的情感,常用来描述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参军的行为。 强调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利益与情感服从于国家大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