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屦倒施的解释
比喻把事情做得颠倒错乱,完全违背常理。冠是帽子,屦是鞋子,冠屦倒施就是把帽子当鞋子穿,把鞋子当帽子戴。
出处
1.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2.
《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后人引申为冠屦倒施。寓意
提醒人们要按常理和逻辑办事,避免颠倒错乱。
列子
1.
他把调料当主菜来做,真是冠屦倒施。2.
小明把作业当游戏来玩,完全是冠屦倒施。3.
把重要的会议安排在周末,真是冠屦倒施。4.
她把洗衣液当洗发水用,真是冠屦倒施。5.
把甜点当主食吃,真是冠屦倒施。6.
请不要闹~的笑话冠屦倒施的翻译
德语
den Karren vor das Pferd spannen
日语
本末転倒
法语
mettre la charrue avant les bœufs
英语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冠屦倒施的字意分解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jù
1:(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
2:践踏。
dǎo
1:(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同本义。
3:失败,败落。
4:坍塌;垮台。
5: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dào
1:上下、前后颠倒。
2:向相反方向移动。
3: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4: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shī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4:设置;安放。
5:施行;实行;推行。
6:散布;铺陈。
7:加;施加。
8:判罪。
9:陈尸示众。
10:用;运用。
11:恩惠,仁慈。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冠屦倒施,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guān jù dǎo shī)。abcd式组合,冠屦倒施意思是:比喻把事情做得颠倒错乱,完全违背常理。冠是帽子,屦是鞋子,冠屦倒施就是把帽子当鞋子穿,把鞋子当帽子戴。 提醒人们要按常理和逻辑办事,避免颠倒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