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不可耐 sú bù kě nài

abcd式
拼音sú bù kě nài
注音ㄙㄨˊㄅㄨˋㄎㄜˋㄋㄞˋ
繁体俗不可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俗气十足
  • 低俗不堪
  • 庸俗不堪
反义词
俗不可耐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庸俗、低级、令人厌恶,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出处

1.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2.

出自清代作家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九回:'俗不可耐,真乃下流之极。'
寓意
提醒人们要远离庸俗,追求高雅的生活品味。
列子

1.

这个节目的内容实在是俗不可耐,让人看不下去。

2.

他说话的方式总是俗不可耐,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3.

这部电影的剧情俗不可耐,完全没有新意。

4.

她的穿着打扮俗不可耐,完全没有品味。

5.

这个小说的情节俗不可耐,毫无吸引力。

6.

她是一个~的胖女人。 ★曹禺《日出》

俗不可耐的翻译
德语
unerträglich vulgär
日语
俗に耐え難い
法语
vulgaire à l'extrême
英语
vulgar beyond endurance
俗不可耐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nài
1:(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2:同本义。
3:忍耐;忍受。引申为容忍。
4:禁得起。
5:适宜;相称。
6:无奈;奈何。

俗不可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ú bù kě nài)。abcd式组合,俗不可耐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庸俗、低级、令人厌恶,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提醒人们要远离庸俗,追求高雅的生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