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而去 fú yī ér qù

abcd式
拼音fú yī ér qù
注音ㄈㄨˊㄧㄦˊㄑㄩˋ
繁体拂衣而去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拂衣而去的解释
形容潇洒离去,不留恋、不拖泥带水的样子。
出处

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2.

出自《汉书·张良传》,原句是“良乃夜发,度河,拂衣而去,不复与项羽相见”。
寓意
强调一种洒脱和决绝的态度,体现出对环境或人际关系的不留恋。
列子

1.

朋友聚会结束后,他拂衣而去,潇洒自如。

2.

比赛失利后,队长拂衣而去,留下队员们在场上。

3.

他不喜欢这个工作,索性拂衣而去,另谋高就。

4.

她听到不满意的答复,拂衣而去,不再理会。

5.

讨论无果,他拂衣而去,独自一人离开了会议室。

6.

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曰:‘何必谋于闺门!’ ★《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

拂衣而去的翻译
德语
mit einem Achselzucken gehen
日语
袖を振って去る
法语
partir en claquant des doigts
英语
leave with a flick of the sleeve
拂衣而去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2:同本义。
3:击。
4:违背;逆。
5:掠过或轻轻擦过。
6:甩动;抖动。
7:除去。
8:从…中拔出来。
9:拂拭的用具。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2:同本义。
3:除去;去掉。
4:相距,远离。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6:失掉; 失去。
7:赶走;打发走。
8:抛弃,舍弃。
9:去世,死亡。
10: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11:逃离,逃亡。
12:驱逐。
13:胆小,畏缩。
14: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15: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拂衣而去,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ú yī ér qù)。abcd式组合,拂衣而去意思是:形容潇洒离去,不留恋、不拖泥带水的样子。 强调一种洒脱和决绝的态度,体现出对环境或人际关系的不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