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táo shēng bù bì lù, 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

abac式
拼音táo shēng bù bì lù, 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
注音ㄊㄠˊㄕㄥㄅㄨˋㄅㄧˋㄌㄩˋㄉㄠˋㄔㄨˊㄅㄧㄢˋㄨㄟˊㄍㄨ
繁体逃生不避路到處便爲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的解释
逃避生计而不避开道路,到处都可以安家。比喻生活无拘无束,随遇而安。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2.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江南谣》。
寓意
倡导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强调自由和适应能力。
列子

1.

他辞职后,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2.

背包客们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享受着旅行的乐趣。

3.

退休的老人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4.

小李辞去工作后,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5.

她喜欢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觉得这样更能感受生活的真谛。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的翻译
德语
Frei leben und überall zu Hause sein
日语
自由に生きてどこでも家とする
法语
Vivre librement et faire de n'importe où sa maison
英语
Live freely and make anywhere home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的字意分解
táo
1:(形声。从辵(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2:同本义。
3:逃避,回避。
4:离开。
5: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shē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同本义。
3:生育;养育。
4:生存;活。与“死”相对。
5:滋生;产生。
6:救活,使活。
7:制造。
8:生产;制作。
9:生命。
10:人的一生。
11:生活。
12: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3: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14:妓女。
15:俘虏。
16: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17: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18:资质;禀赋。
19:天生,生来。
20:生的,未煮熟的。
21:新鲜的。
22:生疏。
23:具有活力的。
24:很、甚、极其。
2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同本义。
3:离去。
4: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隐藏。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táo shēng bù bì lù, 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abac式组合,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意思是:逃避生计而不避开道路,到处都可以安家。比喻生活无拘无束,随遇而安。 倡导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强调自由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