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的解释
指那些没有真正文化修养却附和、模仿风雅行为的人,带有讽刺意味。
出处
1.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2.
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回:“他是个附庸风雅的人,听见人家说起诗词歌赋,就喜欢得不得了。”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在修养,不要只追求外在的风雅形式。
列子
1.
他虽然不懂诗词,却总爱在朋友聚会时附庸风雅,朗诵几句古诗。2.
她在书法展上附庸风雅,写了几笔字,引来大家的笑声。3.
他买了一堆古玩摆设在家里,不过是附庸风雅,实际一窍不通。4.
在茶会上,他附庸风雅地谈论茶道,实际上根本不懂茶叶的品种。5.
她在朋友圈里附庸风雅地晒各种文艺照,其实只是为了博取关注。6.
却偏要~,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 ★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附庸风雅的翻译
德语
vorgeben, gebildet zu sein
日语
風雅ぶる
法语
faire semblant d'être cultivé
英语
pretend to be cultured
附庸风雅的字意分解
fù
1:(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沾着,附着。
3:依傍;依附。
4:归附。
5:佩带。
6:靠近。
7:增益。
8:捎带;寄。
9:(fǔ)。体恤,抚慰。
10:树木外表的粗皮。
11: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12:脏腑。
13:姓。
yōng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3: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4: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5:任用。
6: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7:酬其功劳。
8:平常。
9:平庸。
10:昏庸,庸下。
11:功勋。
12:受雇用的人。
13:劳苦。
14:受雇者的工钱。
15: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16:或许,大概。
17: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18:姓。
fēng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
3:风俗;风气。
4:风范,气度,韵致。
5:风声,消息。
6:“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7:男女间的情爱。
8:刮风;起风。
9:走逸。
10:嬉戏。
11:癫狂。
12:(fán)。大凡,大概。
13:姓。
fěng
1:讽刺;委婉劝告
fèng
1:比喻感化。
yǎ
1:(形声。从隹,牙声。从隹(zhuī),与鸟有关。(yā)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正确;合乎规范。
3:高尚;美好。
4:素常;向来。
5: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
6:平素的交情。
7:《诗经》中六义之一。
8: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9:姓。
yā
1:

附庸风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ù yōng fēng yǎ)。abac式组合,附庸风雅意思是:指那些没有真正文化修养却附和、模仿风雅行为的人,带有讽刺意味。 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在修养,不要只追求外在的风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