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不存而毛焉附的解释
意思是皮都保不住了,毛还能依附在哪里?比喻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存在。
出处
1.
梁启超《墨学微》第一章:“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一旦以力破此制度,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2.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寓意
强调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提醒人们要注重基础和根本。
列子
1.
如果公司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员工的薪水就无法保证,真是皮不存而毛焉附。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如果家庭不和睦,孩子的教育就难以成功,真是皮不存而毛焉附。3.
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享受,真是皮不存而毛焉附。4.
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的保障就无从谈起,真是皮不存而毛焉附。5.
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成绩很难提高,真是皮不存而毛焉附。皮不存而毛焉附的翻译
德语
Wenn die Haut nicht mehr da ist, woran kann dann das Haar haften?
日语
皮が無ければ、毛は何に付くことができるだろうか?
法语
Si la peau n'existe plus, à quoi le poil peut-il s'attacher?
英语
If the skin is gone, to what can the hair attach?
皮不存而毛焉附的字意分解
pí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同本义。
3:兽皮。
4:皮毛;皮革。
5: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ún
1:(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同本义。
3:恤问,劳问。
4:访问;问候。
5:思念;怀念。
6:储存;保存;保全。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皮不存而毛焉附,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abac式组合,皮不存而毛焉附意思是:意思是皮都保不住了,毛还能依附在哪里?比喻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存在。 强调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提醒人们要注重基础和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