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不通的解释
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显得不通情理。
出处
1.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个固执不通的吴翘胡子。”2.
出自《汉书·王莽传》:'莽性残忍,固执不通。'寓意
提醒人们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避免因固执而错失良机。
列子
1.
小明因为固执不通,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建议,结果自己吃了亏。2.
在讨论方案时,张三固执不通,导致团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3.
李四固执不通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最终项目失败。4.
王五固执不通地拒绝了家人的劝告,导致家庭矛盾加剧。5.
赵六固执不通地坚持自己的方法,结果耽误了进度。6.
船夫是一个~的老头。固执不通的翻译
德语
stur und unnachgiebig
日语
頑固で融通が利かない
法语
obstiné et inflexible
英语
stubborn and unyielding
固执不通的字意分解
gù
1:(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2:同本义。
3: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4:久。
5:疾病经久难治的
6:安定,稳固。
7:固执,专一。
8:鄙陋。
9:坚定。
10:巩固;使坚固;加固。
11:安守;坚守。
12:执意;坚决地。
13:必,一定。
14:原来;本来。
15:当然;仍然。
16:确实。
17:已经。
18:(hú)。何,何故。
zhí
1:(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2:同本义。
3:拿;持。
4:又。
5:操持;执行。
6:主持;掌管。
7:掌握;控制。
8:固执;坚持。
9:取得。
10:判断。
11:堵塞。
12:结下,结成。
13:对待。
14:至交,好友。
15:相当于“用”、“凭”。
16: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tōng
1:(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同本义。
3:通往。
4:传递;传达。
5:沟通;接通。
6:往来友好。
7:了解;精通。
8:通报;说 。
9:疏通;开通。
10:流通,互相交换。
11:陈述 。
12: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13: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14:如:与人有通。
15:调和。
16:整个,全部。
17:博识。
18:总共 。
19:共同 。
20:透彻 。
21: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2:古州名。
23: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24: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25: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26:乐器名。
27: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28:药名。马粪。
29:遍;次 。
30:用于文书电报。
31:很;十分 。
32:总是。
tòng

固执不通,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ù zhí bù tōng)。abac式组合,固执不通意思是: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显得不通情理。 提醒人们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避免因固执而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