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豺虎的解释
比喻把人置于危险境地或任人宰割。
出处
1.
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2.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投之于豺虎,投之于沟壑”,原意是说把人丢给豺狼虎豹或丢进深谷。寓意
提醒人们要小心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危险境地。
列子
1.
他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积蓄,感觉自己被投之豺虎。2.
在那个混乱的环境中,她觉得自己像是被投之豺虎。3.
小明因为没有经验,被安排到最困难的项目中,感觉自己被投之豺虎。4.
在陌生的城市里,她一个人流浪,感觉自己被投之豺虎。5.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觉得自己就像被投之豺虎。投之豺虎的翻译
德语
den Wölfen vorgeworfen
日语
虎狼に投げ込む
法语
livré aux loups
英语
thrown to the wolves
投之豺虎的字意分解
tóu
1:(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2:同本义。
3: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4:投弃,抛弃。
5: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6:投宿,临时住宿。
7:顿,用力往下踩。
8:投入,投进。
9: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10:骰子。赌具 。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11: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12: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hái
1:(形声。从豸(zhì),才声。从“豸”,表示与野兽有关。本义: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 同本义。
2:按,一种野犬,比狼小,毛色较黄,胆子也较狼小,有时夜间成群猎食,但多半是单独或成对出猎,主要吃腐肉或小动物(如家禽)。
hǔ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3:比喻残酷凶暴。
4:姓。
hù
1:[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投之豺虎,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óu zhī chái hǔ)。abcd式组合,投之豺虎意思是:比喻把人置于危险境地或任人宰割。 提醒人们要小心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