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地而来的解释
形容来势汹汹,像要覆盖整个大地一般,常用来描述大规模的自然现象或事物。
出处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写‘天公将军’。”2.
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原句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人引申为形容来势浩大。寓意
强调事物来势之大,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应对大规模的变化或灾害。
列子
1.
暴风雨盖地而来,街上的行人纷纷寻找避雨的地方。2.
春天里的花朵盖地而来,整个田野都变得五彩缤纷。3.
蝗虫盖地而来,农田里的庄稼遭受了巨大的损失。4.
游客们盖地而来,使得这个小镇变得热闹非凡。5.
落叶盖地而来,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6.
玄德登高而望,但见军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盖地而来的翻译
德语
mit überwältigender Kraft kommend
日语
圧倒的な勢いでやってくる
法语
arrivant en force écrasante
英语
coming in overwhelming force
盖地而来的字意分解
gài
1:(形声。从艸,盍(hé)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2: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3:雨伞。
4:车篷。
5:容器的盖子。
6:(hé)。门扇。
7:遮蔽;掩盖;引申为概括。
8:引申为胜过、超出。
9:(hài)。伤害,杀害。
10:关闭。
11:因为,由于。
12:发语词。
13: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
14:却,则。
15:(hé)。
16:何。
17:何不。
gě
1: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dì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盖地而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ài dì ér lái)。abac式组合,盖地而来意思是:形容来势汹汹,像要覆盖整个大地一般,常用来描述大规模的自然现象或事物。 强调事物来势之大,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应对大规模的变化或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