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毛不辨的解释
形容人愚笨,无法分辨简单的物体,常用来讽刺或批评人的智力低下。
出处
1.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2.
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原句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殆而已矣。'后人引申为愚笨之人的比喻。寓意
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避免因愚笨而被人嘲笑。
列子
1.
他连最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做,真是屯毛不辨。2.
她在考试中连选择题都答不对,简直是屯毛不辨。3.
这个骗局这么明显,他居然还上当,真是屯毛不辨。4.
他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真是屯毛不辨。5.
她连简单的料理都做不好,真是屯毛不辨。6.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人说部》:“盖全某系德佑母全太后之兄弟耳,而讹为渊圣,可谓~。”屯毛不辨的翻译
德语
kann die Haare eines Schweins nicht unterscheiden
日语
豚の毛も弁別できない
法语
ne peut pas distinguer les poils d'un cochon
英语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pig's hair
屯毛不辨的字意分解
tún
1:(会意。从屮贯一。屮(chè),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①(zhūn)本义:艰难。②引申义:聚集)。
2:聚集。
3:戍守,驻扎。
4:积聚。聚集储存起来。
5:兵营。
6:小山。
7:河港靠船之处。
8:,由十八个月、每月二十天构成的三百六十天的周期,并且用作再加五天的三百六十五天的马雅历长年的基础。
zhūn
1:艰难;困顿。
2:吝惜。
máo
1:(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同本义。
3:鸟的羽毛。
4:草木;五谷。
5: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6:发慌。
7: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iàn
1:(形声。从刀,辡(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2:同本义。
3:口头上争论。
4:颁布。

屯毛不辨,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tún máo bù biàn)。abcd式组合,屯毛不辨意思是:形容人愚笨,无法分辨简单的物体,常用来讽刺或批评人的智力低下。 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避免因愚笨而被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