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天下之不韪的解释
指做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通常指违背公认的道德或法律的行为。
出处
1.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2.
《孟子·梁惠王上》:'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后演变为'犯天下之不韪'。寓意
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要做违背公认的行为。
列子
1.
小明知道偷东西是犯天下之不韪的行为,但他还是忍不住拿走了同学的铅笔。2.
在学校里,欺负同学是犯天下之不韪的行为,大家都应该避免这样做。3.
尽管知道这是犯天下之不韪的行为,小丽还是在考试中作弊了。4.
他明知这是犯天下之不韪的行为,却还是选择了欺骗自己的朋友。5.
在社区里,随意丢弃垃圾是犯天下之不韪的行为,应该受到大家的谴责。6.
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犯天下之不韪的翻译
德语
gegen den Willen der Welt handeln
日语
天下の不義に背く
法语
aller à l'encontre de la volonté du monde
英语
go against the will of the world
犯天下之不韪的字意分解
fàn
1:同本义。
2:触犯,冒犯。
3:袭击。
4:遭遇;顶着;冒着。
5:又。
6:侵害。
7:伤害,损害。
8:欺凌,污辱。
9:违背;违反。
10:值得(与不连用)。
11:制服;胜。
12:落入;落到。
13:至,到。
14:犯人,罪犯。
tiān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同本义。
3: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4:《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5:天空。
6: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7:天堂 。
8:一昼夜 。
9: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10: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11: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2:气象状态。
13:丈夫 。
14:如:失其所天。
15:指先天不足。
16:古代指君王 。
17: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18:头等大事。
19:人的额部 。
20:如:天炙(朱水点额)。
21:天然的;天生的。
22:顶上的;架空的 。
23:姓。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犯天下之不韪,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ěi)。abac式组合,犯天下之不韪意思是:指做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通常指违背公认的道德或法律的行为。 提醒人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要做违背公认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