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不肃 wēi yí bù sù

abcd式
拼音wēi yí bù sù
注音ㄨㄟㄧˊㄅㄨˋㄙㄨˋ
繁体威儀不肅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威仪不肃的解释
形容威严和庄重不够,行为举止不够严肃庄重。
出处

1.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2.

出自《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后世用来形容行为不够庄重。
寓意
提醒人们在重要场合应保持庄重和严肃,体现对场合的尊重。
列子

1.

他在公司会议上的表现显得威仪不肃,引起了上司的不满。

2.

虽然是重要的场合,他的言行却显得威仪不肃,让人失望。

3.

她在婚礼上的表现过于随意,显得威仪不肃。

4.

作为班长,他的行为应该更加庄重,不能威仪不肃。

5.

在宗教仪式上,他的态度显得威仪不肃,引起了信徒的不满。

6.

是时后主怠于国政,耽荒酒色,~,驰骋无度,大发徭役,盛修宫室,后二岁而亡。 ★《隋书·五行志上》

威仪不肃的翻译
德语
fehlend an Würde und Feierlichkeit
日语
威厳と厳粛さに欠ける
法语
manquant de dignité et de solennité
英语
lacking in dignity and solemnity
威仪不肃的字意分解
wēi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1:(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同本义。
3:法度;礼法。
4:典范;表率。
5:礼仪。仪式;礼节。
6:仪仗。
7: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8:取法;效法。
9:拟想;推测;忖度。
10:匹配。
11: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2:同本义。
3:庄重;严肃。
4:清静;安静。
5:峻急。十万火急的。
6:敏捷
7: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
8:恭敬地引进。
9:衰落,萎缩。
10:清除;平靖;肃清。
11:整饬;整肃。
12:古代州名 。隋置。在今甘肃省。

威仪不肃,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wēi yí bù sù)。abcd式组合,威仪不肃意思是:形容威严和庄重不够,行为举止不够严肃庄重。 提醒人们在重要场合应保持庄重和严肃,体现对场合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