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则勿惮改 guò zé wù dàn gǎi

abac式
拼音guò zé wù dàn gǎi
注音ㄍㄨㄛˋㄗㄜˊㄨˋㄉㄚˊㄍㄞˇ
繁体過則勿憚改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过则勿惮改的解释
意思是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强调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勇气。
出处

1.

《论语·学而》:“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2.

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过则勿惮改”。
寓意
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的态度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列子

1.

小明意识到自己错了,过则勿惮改,主动向同学道歉。

2.

在工作中犯了错误,过则勿惮改,及时调整方案。

3.

过则勿惮改,妈妈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并改正。

4.

团队合作中出现失误,过则勿惮改,大家一起讨论改进措施。

5.

过则勿惮改,老师表扬了学生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

6.

前者躲避现实,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后者也还看不见“~”的勇气。 ★谢觉哉《反省》

过则勿惮改的翻译
德语
Wenn Sie einen Fehler machen, haben Sie keine Angst, ihn zu korrigieren.
日语
過ちを犯したら、それを正すことを恐れないでください。
法语
Si vous faites une erreur, n'ayez pas peur de la corriger.
英语
If you make a mistake, don't be afraid to correct it.
过则勿惮改的字意分解
guò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3:超出,胜过。
4:过去(过后)。
5:给予;递给。
6:渡过。
7:转移;过渡。
8:度过;过活。
9: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10:交往,相处。
11:错,犯错误。
12:怪罪,责难。
13:继入、赘入或嫁人。
14:传递。
15: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16:灾殃。
17:过分;过于;太甚。
guō
1: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姓,过国之后。
1:(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同本义。
3: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4: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5:标准权衡器。
6:划分等级。
7:做,作。
8:正相反。
9:表示相反或对照。
10:表示平列关系。
11: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12: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13: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14: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15: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16: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17: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18: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1:(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2:不。
3:不要,别。
4:无,没有。与“有”相对 没得到;落空)。
1:使惊恐。
dàn
1:(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2:同本义。
3:憎恶;忌恨。

过则勿惮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uò zé wù dàn gǎi)。abac式组合,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意思是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强调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勇气。 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的态度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