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布德 shī ēn bù dé

abac式
拼音shī ēn bù dé
注音ㄕㄣㄅㄨˋㄉㄜˊ
繁体施恩布惪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施恩布德的解释
施恩不图回报,形容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的品质。
出处

1.

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博一个孝子和贤妻。”

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描述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容和不计前嫌。
寓意
倡导无私奉献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强调助人为乐的精神。
列子

1.

他常常帮助邻居修理家电,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真是施恩不德。

2.

在公园里,志愿者们施恩不德地为游客指路,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3.

小王在社区里施恩不德地辅导孩子们功课,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4.

她在灾区施恩不德地分发物资,感动了许多受灾群众。

5.

退休后,老李施恩不德地在社区里打扫卫生,成了大家心中的榜样。

6.

明·无名氏《魏征改诏》第一折:“我言语可使无虚谬,不脱空,元帅你~可便相知重。”

施恩布德的翻译
德语
Gutes tun ohne Belohnung zu suchen
日语
恩を施して報いを求めない
法语
faire le bien sans chercher de récompense
英语
do good without seeking reward
施恩布德的字意分解
shī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4:设置;安放。
5:施行;实行;推行。
6:散布;铺陈。
7:加;施加。
8:判罪。
9:陈尸示众。
10:用;运用。
11:恩惠,仁慈。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ēn
1:(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2:同本义。
3:又。
4:情谊。
5:恩爱,亲爱。
6:恩赐,加恩。
1:(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3: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4:古代钱币。
5:铺开。
6:引申为散开,分布。
7:布列。
8:布施;施行。
9:公布,颁布。
10:传布。
11:陈述。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3:感激。
4:取得,获得。
5:道德,品行。
6:恩惠;恩德。
7:福。

施恩布德,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ī ēn bù dé)。abac式组合,施恩布德意思是:施恩不图回报,形容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的品质。 倡导无私奉献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强调助人为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