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 dǎng tóng fá yì

abcd式
拼音dǎng tóng fá yì
注音ㄉㄤˇㄊㄨㄥˊㄈㄚˊㄧˋ
繁体黨同伐異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党同伐异的解释
指排斥异己,勾结同类。原意为在政治斗争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现多指在团体或组织中排斥不同意见的人,拉拢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
出处

1.

《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2.

语出《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媚上,中伤同列,排摈胜己,造作党援,离间骨肉,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天下谓之党同伐异。'
寓意
提醒人们在团体中要避免排斥不同意见,倡导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列子

1.

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有些人总是党同伐异,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与进步。

2.

小区业主委员会中出现了党同伐异的现象,导致很多合理建议被忽视。

3.

班级里几个同学经常党同伐异,影响了班级的团结氛围。

4.

在学术讨论中,党同伐异的做法会阻碍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5.

社团活动中,党同伐异的行为让许多有才华的新成员感到被排斥。

6.

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党同伐异的翻译
德语
Klippen bilden und andere ausschließen
日语
同類を結び異己を排除する
法语
former des cliques et exclure les autres
英语
form cliques and exclude others
党同伐异的字意分解
dǎng
1:(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2:不鲜明。
3:美,善,正直
4:知晓,解悟。
5:偏私,偏袒。
6:又。
7:结伙。
8: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党。
9: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
10: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7:打破、挫败。
8:敲击。
9:引申为开凿。
10:批评,责备。
11:功劳,功业。
12:畎上高土。
1:(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同本义。
3:不同。
4:其他,别的。
5:护翼。
6:区别;分开。
7:觉得奇怪;诧异。
8:恭敬。
9:辅助。
10: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11:指特殊本领、才能。

党同伐异,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ǎng tóng fá yì)。abcd式组合,党同伐异意思是:指排斥异己,勾结同类。原意为在政治斗争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现多指在团体或组织中排斥不同意见的人,拉拢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 提醒人们在团体中要避免排斥不同意见,倡导包容和开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