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而不漏 shū ér bù lòu

abac式
拼音shū ér bù lòu
注音ㄕㄨㄦˊㄅㄨˋㄌㄡˋ
繁体痚而不漏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疏而不漏的解释
形容虽然疏松但不漏水,引申为虽然宽松但不失严密,常用于形容管理或防范措施的周到严密。
出处

1.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

出自《汉书·刑法志》:'疏而不漏',原指法律条文虽宽松但不漏洞百出。
寓意
强调在宽松的表象下仍能保持严密和周到的管理或防范。
列子

1.

公司的新安全系统设计得疏而不漏,极大地减少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2.

妈妈做的蛋糕看起来松软,但吃起来味道疏而不漏,非常美味。

3.

他写的剧本情节安排得疏而不漏,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4.

老师布置的作业看似简单,但考察的知识点疏而不漏。

5.

小区的安保措施看似宽松,但实际上疏而不漏,居民们感到很安全。

6.

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今日有何理说。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疏而不漏的翻译
德语
locker aber dicht
日语
ゆるやかだが漏れない
法语
lâche mais sans fuite
英语
loose but not leaky
疏而不漏的字意分解
shū
1:(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2:同本义。
3:分开; 分散。
4:分赐,分给。
5:清除;排除。
6:雕刻,画饰。
7: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8:疏忽;粗疏。
9:注释,解释。
10:疏远,不亲近 。亦指离间,使疏远。
11:稀疏;稀少。
12:粗略;不周密。
13:粗糙。亦指糙米。
14:久;长远。
15:迂阔;不切实际。
16: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17:奏章。亦指上奏章。
18:书信。
19: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òu
1:(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同本义。
3:孔隙,孔穴;漏洞。
4:时刻,时间。
5:臭味。
6:房顶漏雨。
7:泄露;泄密。
8:遗漏;疏忽。
9:诱骗;引诱。
10:遮,藏。
11:狭小。

疏而不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ū ér bù lòu)。abac式组合,疏而不漏意思是:形容虽然疏松但不漏水,引申为虽然宽松但不失严密,常用于形容管理或防范措施的周到严密。 强调在宽松的表象下仍能保持严密和周到的管理或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