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解释
形容因受到惊吓而面色大变,非常恐惧或震惊的样子。
出处
1.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蔺相如计功,独居第一,以勇气闻于诸侯。今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无被勅乎?辞让未定,大王必欲降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殿下!'赵王左右大惊失色。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恐惧控制。
列子
1.
听到鬼故事,小明大惊失色,赶紧拉紧被子。2.
突然听到爆炸声,大家大惊失色,纷纷寻找掩护。3.
看到蛇从草丛中窜出,她大惊失色,尖叫着跑开。4.
听到噩耗,他大惊失色,半天说不出话来。5.
看到试卷上的难题,小刚大惊失色,觉得这次考试完了。6.
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大惊失色的翻译
德语
vor Schreck erbleichen
日语
大いに驚いて青ざめる
法语
pâlir de peur
英语
turn pale with fright
大惊失色的字意分解
dà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7:学识渊博的。
8:规模大。
9:性质严重。
10: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11:很,太,非常。
12:大人。
13:大小。
14:长大。
15:超过。
16:姓。
dài
1:“大夫”、“大王”。
2:世代。
jīng
1:(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同本义。
3:惊动;震惊。
4:动。
5:惊慌,恐惧。
6:纷乱。
shī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7:迷失。
8:消失;消灭。
9:淫泆,放荡,放纵。
10:过错,错误。
sè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大惊失色,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jīng shī sè)。abcd式组合,大惊失色意思是:形容因受到惊吓而面色大变,非常恐惧或震惊的样子。 提醒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恐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