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伐口诛的解释
形容对罪恶或错误行为进行严厉的口头和书面的批判和谴责。
出处
1.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2.
《汉书·贾谊传》:'欲以口诛笔伐,则贾生免矣。'寓意
强调对不道德行为进行严厉的批判和谴责,维护社会正义。
列子
1.
他因为欺骗朋友而被大家笔伐口诛。2.
小区里的人对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进行了笔伐口诛。3.
在网络上,网友们对虚假广告进行了笔伐口诛。4.
面对不诚信的商家,消费者们纷纷笔伐口诛。5.
同学们对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了笔伐口诛。6.
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大声疾呼。 ★清·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笔伐口诛的翻译
德语
anklagen und kritisieren
日语
口撃筆誅
法语
dénoncer et critiquer
英语
denounce and criticize
笔伐口诛的字意分解
bǐ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fá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7:打破、挫败。
8:敲击。
9:引申为开凿。
10:批评,责备。
11:功劳,功业。
12:畎上高土。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zhū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7:又。
8:要求;索取。
9:讨伐。
10:铲除。
11:记述。

笔伐口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fá kǒu zhū)。abac式组合,笔伐口诛意思是:形容对罪恶或错误行为进行严厉的口头和书面的批判和谴责。 强调对不道德行为进行严厉的批判和谴责,维护社会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