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望报的解释
指给予恩惠并期望得到回报的心理。
出处
1.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赵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一生正直,并无邪佞。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好人,是何道理?”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句为“施恩于人,望报于后”。寓意
提醒人们在给予帮助时不应怀有过多的期望,以免影响人际关系的纯洁性。
列子
1.
他经常帮助邻居,施恩望报的心理让他期待对方的回馈。2.
小王在公司里总是施恩望报,希望通过帮助同事得到他们的支持。3.
虽然她施恩望报,但并没有因此得到她想要的回报。4.
施恩望报的心态让小李在朋友圈里显得有些功利。5.
他施恩望报的做法让大家觉得他不够真诚。6.
可都是那个甚么~不望报的这个脾气儿闹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施恩望报的翻译
德语
geben in der Erwartung einer Rückgabe
日语
恩恵を施して報いを期待する
法语
donner dans l'espoir d'un retour
英语
give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return
施恩望报的字意分解
shī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4:设置;安放。
5:施行;实行;推行。
6:散布;铺陈。
7:加;施加。
8:判罪。
9:陈尸示众。
10:用;运用。
11:恩惠,仁慈。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ēn
1:(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2:同本义。
3:又。
4:情谊。
5:恩爱,亲爱。
6:恩赐,加恩。
wà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同本义。
3: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4:希望,期望。
5:看望。
6:比较。
7:怨恨,责怪。
8:接近。
9:名望。
10:希望;盼望。
11: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12:边际。
13:仪容。
14:有名的人。
15:窗口。
16: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bào
1:(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同本义。
3:又。
4:报答,报酬。
5:报告,答复。
6:报复。
7:(fù)。奔赴。
8:报应。
9: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施恩望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ī ēn wàng bào)。abac式组合,施恩望报意思是:指给予恩惠并期望得到回报的心理。 提醒人们在给予帮助时不应怀有过多的期望,以免影响人际关系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