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勿校的解释
指犯了错误而不去计较或追究,体现宽容大度。
出处
1.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2.
出自《论语·颜渊》,原文为'子曰:'犯而不校,君子之道乎?'寓意
倡导宽容和大度,不计较小过错,促进人际和谐。
列子
1.
小明不小心打碎了同学的杯子,同学犯而不校,宽容地原谅了他。2.
在游戏中,队友犯了错误,队长犯而不校,继续鼓励大家。3.
小红误会了朋友的意图,但朋友犯而不校,主动解释清楚。4.
同事之间有小摩擦,但大家都犯而不校,相处得很融洽。5.
小李在聚会上说了不恰当的话,大家犯而不校,继续愉快地聊天。犯而勿校的翻译
德语
vergeben und vergessen
日语
許して忘れる
法语
pardonner et oublier
英语
forgive and forget
犯而勿校的字意分解
fàn
1:同本义。
2:触犯,冒犯。
3:袭击。
4:遭遇;顶着;冒着。
5:又。
6:侵害。
7:伤害,损害。
8:欺凌,污辱。
9:违背;违反。
10:值得(与不连用)。
11:制服;胜。
12:落入;落到。
13:至,到。
14:犯人,罪犯。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wù
1:(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2:不。
3:不要,别。
4:无,没有。与“有”相对 没得到;落空)。
jiào
1: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
2:栅栏。
3:“校人”的省称。养马官。
4: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
5:订正,改正。
6:考核,考察。
7:较量。
8:对抗;抗衡。
9:计较;考虑。
xiào
1:(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2:学堂,学校。

犯而勿校,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fàn ér wù jiào)。abcd式组合,犯而勿校意思是:指犯了错误而不去计较或追究,体现宽容大度。 倡导宽容和大度,不计较小过错,促进人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