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人 shòu zhì yú rén

abac式
拼音shòu zhì yú rén
注音ㄕㄡˋㄓˋㄩˊㄖㄣˊ
繁体受製于人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受制于人的解释
形容受制于他人,无法自主,常用来描述一种被动或受控制的状态。
出处

1.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燕王以为然,因使骑劫代廉颇。将燕军入赵境,廉颇受制于人,不得已而走。'
寓意
强调个体在某些情况下缺乏自主权,提醒人们要努力争取自由和独立。
列子

1.

小明在团队项目中受制于人,只能按照别人的安排来进行工作。

2.

由于资金不足,小李在创业过程中常常受制于人,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3.

在家庭事务中,小红常常受制于人,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

4.

在公司里,新员工常常受制于人,需要时间适应环境。

5.

在比赛中,由于经验不足,小王受制于人,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

6.

~,威名顿尽。 ★《梁书·侯景传》

受制于人的翻译
德语
von anderen abhängig sein
日语
人に従う
法语
être à la merci des autres
英语
be at the mercy of others
受制于人的字意分解
shòu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同本义。
3:蒙受;遭受。
4:得到。
5:收进,取回。
6:买入,收入。
7:容纳。
8:授予;交给。
9:教授;传授。
zhì
1: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同本义。
3:制定,用文字规定。
4:控制;制服。
5:又。
6:又。
7:抑制,限制,忍住。
8:裁决,决断。
9:抵押。
10:规章,制度。
11:又。
12:式样。
13:规模。
14:守父母之丧为制。
15: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16:(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17:同本义。
18:制造,制作器物。
19:作品,文章。
20:式样。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受制于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òu zhì yú rén)。abac式组合,受制于人意思是:形容受制于他人,无法自主,常用来描述一种被动或受控制的状态。 强调个体在某些情况下缺乏自主权,提醒人们要努力争取自由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