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痒 bù tòng bù yǎng

abab式
拼音bù tòng bù yǎng
注音ㄅㄨˋㄅㄨˋㄊㄨㄥˋㄅㄨˋㄅㄨˋㄧㄤˇ
繁体不不痛不不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不痛不痒的解释
形容言行或效果轻描淡写,没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出处

1.

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2.

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不痛不痒,不冷不热,不软不硬。'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重事情的实质和效果,避免流于形式。
列子

1.

他对这件事的评论不痛不痒,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2.

这个建议提得太不痛不痒,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3.

他的演讲内容不痛不痒,听众们反应平平。

4.

这个批评太不痛不痒,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5.

她的回答不痛不痒,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建议。

6.

即如小弟幼时,忽从面上生一肉核,非疮非疣,~。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不痛不痒的翻译
德语
weder schmerzhaft noch juckend
日语
痛くも痒くもない
法语
ni douloureux ni démangeant
英语
neither painful nor itchy
不痛不痒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tòng
1:(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2:同本义。
3:痛恨。
4:痛惜;怜惜;叹惜。
5:又如痛惋(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6:痛爱,怜爱。
7: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8:悲痛;悲伤。
9:痛快;尽兴。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ǎng
1:(形声。从疒(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2: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不痛不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tòng bù yǎng)。abab式组合,不痛不痒意思是:形容言行或效果轻描淡写,没有什么影响或作用。 提醒人们要注重事情的实质和效果,避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