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相争的解释
形容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东西互相争斗或对立,常用来比喻不同观点、力量之间的冲突。
出处
1.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2.
出自《庄子·天地》,原文为'蛮触相争',描述的是一种原始的对抗状态。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需要冷静处理,寻找解决办法。
列子
1.
在辩论赛上,两位选手蛮触相争,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2.
两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蛮触相争,互不相让。3.
在游戏中,两个队伍蛮触相争,争夺最终的胜利。4.
在学术会议上,不同学派的学者们蛮触相争,讨论激烈。5.
在家庭聚会上,两个孩子为了玩具蛮触相争,最后大人出面调解。6.
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不离蜗角。 ★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蛮触相争的翻译
德语
heftig aufeinandertreffen
日语
激しく対立する
法语
s'affronter violemment
英语
clash fiercely
蛮触相争的字意分解
mán
1:(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同本义。
chù
1:(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用角抵人或物。
3:撞,碰。
4:遇到;遭受。
5:干犯,冒犯。
6: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7:姓。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蛮触相争,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mán chù xiāng zhēng)。abcd式组合,蛮触相争意思是:形容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东西互相争斗或对立,常用来比喻不同观点、力量之间的冲突。 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需要冷静处理,寻找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