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鹬争衡 bàng xiǎn zhēng héng

abcd式
拼音bàng xiǎn zhēng héng
注音ㄅㄤˋㄩˋㄓㄥˋㄏㄥˊ
繁体蝝鷸爭衡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蚌鹬争衡的解释
比喻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相持不下,互不相让。
出处

1.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2.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原句为“蚌鹬相持,渔人得之”,后演变为“蚌鹬争衡”。
寓意
寓意要避免两败俱伤,懂得适时妥协的重要性。
列子

1.

两个小朋友为了玩具争得面红耳赤,真是一场蚌鹬争衡。

2.

两位棋手在比赛中互不相让,俨然是一场蚌鹬争衡。

3.

在拔河比赛中,两队势均力敌,形成了蚌鹬争衡的局面。

4.

为了争夺最后一个蛋糕,兄弟俩展开了蚌鹬争衡。

5.

在辩论赛中,双方唇枪舌剑,俨然是蚌鹬争衡的场面。

6.

我们都明白~谁都是受害者。

蚌鹬争衡的翻译
德语
die Muschel und der Brachvogel
日语
ハマグリとシギ
法语
la palourde et le bécasseau
英语
the clam and the sandpiper
蚌鹬争衡的字意分解
bàng
1:(形声。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2:同本义。
3:美珠。
bèng
1:蚌埠的简称。
1:(形声。从鸟,矞(yù)声。本义:水鸟鹬)。
2:同本义。
3: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 。若干狩猎禽(沙锥属Capella)之一,与丘鹬近似,但较小,有十分细长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寻蠕虫和其他食物,上体通常杂黑褐色;皮黄色和栗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héng
1:(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3:车辕前端的横木。
4:秤杆,秤。
5:衡山的简称 。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6:水名。衡水的省称。
7:称量。
8:衡量;评定。
9:横。与“纵”相对。
10:平正 。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11:,梗塞、不顺。

蚌鹬争衡,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àng xiǎn zhēng héng)。abcd式组合,蚌鹬争衡意思是:比喻两个势均力敌的对手相持不下,互不相让。 寓意要避免两败俱伤,懂得适时妥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