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父隐的解释
形容子女为父亲隐瞒过失或错误,体现孝顺和家庭伦理。
出处
1.
《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2.
出自《礼记·檀弓上》:'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寓意
强调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孝顺,体现传统美德。
列子
1.
小明知道父亲犯了小错,但出于孝顺,他选择了子为父隐。2.
在家庭聚会上,弟弟为哥哥隐瞒了小秘密,体现了子为父隐的精神。3.
面对邻居的询问,儿子选择子为父隐,不愿透露父亲的过失。4.
当老师问起父亲的错误时,女儿选择子为父隐,保护了父亲的尊严。5.
在朋友面前,妹妹为父亲隐瞒了小失误,体现了子为父隐的美德。6.
以前,中国人讲究‘~,父为子隐’,于是隐来隐去,就把真理正义全隐得没有影儿了。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三节子为父隐的翻译
德语
ein Sohn verheimlicht die Fehler seines Vaters
日语
子は父の過ちを隠す
法语
un fils cache les défauts de son père
英语
a son conceals his father's faults
子为父隐的字意分解
z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zì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ǔ
1: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2: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开始。
4: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5:(bǔ)。捕捉,捉拿。
fù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同本义。
3: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4:又。
5:又。
6:指万物化生之本。
7: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8: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yǐn
1:藏匿;隐蔽。
2:隐瞒。
3:隐测,审度。
4:怜悯。
5:隐逸不出。
6:塞,堵塞。
7:隐没;熄灭。
8:精深;微妙。
9:用同“稳”(wěn)。安稳;稳定。
10: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11:殷盛。
12:矮墙。
13:痛苦;疾苦。
14:隐居的人。
15:隐语。
16:隐衷,隐情。
17: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8:暗暗地。
19:姓。

子为父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ǐ wèi fù yǐn)。abac式组合,子为父隐意思是:形容子女为父亲隐瞒过失或错误,体现孝顺和家庭伦理。 强调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孝顺,体现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