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庞之朴 dūn páng zhī pǔ

abac式
拼音dūn páng zhī pǔ
注音ㄉㄨㄟˋㄆㄤˊㄓㄆㄧㄠˊ
繁体敦龐之樸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敦庞之朴的解释
形容一种朴实无华、自然天成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质朴本色。
出处

1.

汉·王充《论衡·自纪》:“货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2.

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至者,众窍为虚,而王其中,怒者,众窍为实,而王其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后人引申为敦庞之朴,意指自然之态。
寓意
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他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一种敦庞之朴。

2.

这幅画作以其敦庞之朴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3.

她家的装饰风格非常简约,体现出一种敦庞之朴的美感。

4.

在喧嚣的城市中,他更喜欢那种敦庞之朴的生活方式。

5.

这首诗歌以其敦庞之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敦庞之朴的翻译
德语
einfach und ungeschmückt
日语
素朴
法语
simple et sans prétention
英语
simple and unadorned
敦庞之朴的字意分解
dūn
1:(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3:厚实。
4: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5:友谊深厚。
6:丰富,丰厚。
7:督促;管理。
8:劝导并勉励。
duì
1: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páng
1:(形声。从广,龙声。广(yǎn),象高屋形。本义:高屋)。
2:同本义。
3:多而杂乱的。
4:高大。
5:厚实。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piáo
1:姓(明代有朴素)。
1:(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2: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3:大木材。
4:没有晾干的鼠肉。
5:质朴
1:(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2:同本义。
3:本质;本性。
4:货物的成本。
5:砍伐整理。
6:击,打。
7:淳朴;朴实。

敦庞之朴,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ūn páng zhī pǔ)。abac式组合,敦庞之朴意思是:形容一种朴实无华、自然天成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人或物的质朴本色。 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