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而不宣 mì ér bù xuān

abac式
拼音mì ér bù xuān
注音ㄇㄧˋㄦˊㄅㄨˋㄒㄩㄢ
繁体密而不宣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密而不宣的解释
形容事情保密,不对外公开。
出处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原文为“行其道,密而不宣”。
寓意
强调保密的重要性和谨慎行事的必要性。
列子

1.

这个项目在研发阶段一直密而不宣,直到发布会上才揭开面纱。

2.

他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向来密而不宣,朋友们都不知道他恋爱了。

3.

公司的新产品设计方案密而不宣,以防被竞争对手窃取。

4.

她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密而不宣,不想让家人担心。

5.

这个家族的秘方一直密而不宣,只有传承人知道。

6.

他接受了上级指派的~的任务

密而不宣的翻译
德语
geheim gehalten
日语
秘密にする
法语
gardé secret
英语
kept secret
密而不宣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2: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3:隐蔽的地方。
4:假借为“比”。稠密;多。
5: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6: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7:紧密。
8:安宁;安定;安静。
9:严密。
10:不语。
11:接近。
12: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uān
1:(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2: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3:帝王的诏书。
4:宣纸的简称。
5:璧玉。
6: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县。
7:明代宣府镇 ,驻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旧宣化市)。
8:宣布。宣读。
9:放掉;漏掉。
10:宣扬;宣传,广泛传播。
11:传达,多用于传达帝王的诏命。
12:抒写;表白。
13:通,疏通。
14:明白;了解。
15:宽大,空敞。
16:骄;骄奢。
17:周遍;普遍。
18:姓。

密而不宣,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ì ér bù xuān)。abac式组合,密而不宣意思是:形容事情保密,不对外公开。 强调保密的重要性和谨慎行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