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露 mì ér bù lù

abcd式
拼音mì ér bù lù
注音ㄅㄧˋㄦˊㄅㄨˋㄌㄡˋ
繁体秘而不露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秘而不露的解释
形容保守秘密,绝不泄露的意思。
出处

1.

晋·陈寿《三国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秘而不宣',后演变为'秘而不露'。
寓意
强调保守秘密的重要性,体现谨慎和自律的品质。
列子

1.

小明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关于生日派对的计划他秘而不露。

2.

为了不让对手知道自己的策略,棋手秘而不露自己的下一步。

3.

小丽对自己新买的礼物秘而不露,想给朋友一个惊喜。

4.

为了不让大家知道比赛结果,主持人秘而不露,直到颁奖时刻。

5.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思,他对自己的感情秘而不露。

秘而不露的翻译
德语
geheim halten
日语
秘して漏らさない
法语
garder le secret
英语
keep secret
秘而不露的字意分解
1:秘鲁的简称。
1:(形声。从禾,必(bì)声。 本义:一种香草)。
2:不可测知;不公开。
3:稀奇,世上少有。
4:隐藏;保守秘密。
5:秘密、奥妙的事物。
6: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
2: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
3:又。
4:水气。
5:道路。
6:显露;显现在外。
7:滋润。
8:庇护。
9:败坏。
lòu
1:

秘而不露,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ì ér bù lù)。abcd式组合,秘而不露意思是:形容保守秘密,绝不泄露的意思。 强调保守秘密的重要性,体现谨慎和自律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