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补失的解释
形容得到的补偿不足以弥补损失,强调得不偿失。
出处
1.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2.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功效甚著,然其所行之法,或得不偿失。'寓意
提醒人们在做决定时要权衡得失,避免因小失大。
列子
1.
小明花了大价钱买的运动鞋,穿了一次就坏了,真是得不偿失。2.
这次出游虽然风景优美,但交通费用太高,感觉得不偿失。3.
为了省几块钱买了便宜货,结果很快坏了,真是得不偿失。4.
他为了赶时间选择了捷径,结果迷路了,真是得不偿失。5.
为了节省时间加班,结果影响了健康,真是得不偿失。6.
我不想做这~的买卖。得不补失的翻译
德语
nicht den Aufwand wert sein
日语
割に合わない
法语
ne pas valoir la chandelle
英语
not worth the candle
得不补失的字意分解
dé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7:适,合。
8:具备。
9:,恩惠,感恩。
10:助动词。能,能够。
11:得意,满足。
12:看到。
13:收获,心得。
14:德,道德,有德之人。
15:必须,应该。
16:合适;正确。
de
děi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ǔ
1:(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同本义。
3: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4:补充。
5:弥补。
6:济助。
7:补养;滋补。
8: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shī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7:迷失。
8:消失;消灭。
9:淫泆,放荡,放纵。
10:过错,错误。

得不补失,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é bù chōng shī)。abcd式组合,得不补失意思是:形容得到的补偿不足以弥补损失,强调得不偿失。 提醒人们在做决定时要权衡得失,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