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褒贬的解释
指用笔进行修改和增删,并对文章或言论进行褒扬或贬低。常用于文学批评或评论文章。
出处
1.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2.
出自《文心雕龙·总术》:'笔削褒贬,以成其书。'寓意
强调通过修改和评论来提升作品质量和表达效果。
列子
1.
老师对我的作文进行了笔削褒贬,帮我提高了写作水平。2.
编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笔削褒贬,使其更加严谨。3.
在文学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笔削褒贬。4.
他将自己的日记拿给朋友看,希望得到笔削褒贬的建议。5.
为了提高稿件质量,杂志社对投稿进行了笔削褒贬。笔削褒贬的翻译
德语
bearbeiten und kritisieren
日语
編集と批判
法语
éditer et critiquer
英语
edit and critique
笔削褒贬的字意分解
bǐ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xiāo
1:(本义读qiào。装刀剑的套子)。
2:曲刀,书刀,削刀。
3:斜着刀略平地切去物体的表层。
4:删除。指删改文字。
5:削除;削减。
6:掠夺。
7:分,割裂。
8:剃;刮。
9:消瘦,纤细瘦长。
xuē
1:削弱,削减。
2:徒峭。
bāo
1:(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2:同本义。
3:嘉奖,表扬。
biǎn
1:(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2:同本义。
3:降级。
4: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
5: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笔削褒贬,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xuē bāo biǎn)。abcd式组合,笔削褒贬意思是:指用笔进行修改和增删,并对文章或言论进行褒扬或贬低。常用于文学批评或评论文章。 强调通过修改和评论来提升作品质量和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