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之竹帛 zhù zhī zhú bó

abcd式
拼音zhù zhī zhú bó
注音ㄓㄨˋㄓㄓㄨˊㄅㄛˊ
繁体著之竹帛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笔之于书
  • 流传后世
  • 留诸青史
反义词
著之竹帛的解释
形容将文字记录在竹简和丝帛上,意指把文章或思想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出处

1.

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2.

出自《周易·系辞上》:'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后世引申为将文字记录下来。
寓意
强调知识和文化的传承,鼓励记录和保存重要信息。
列子

1.

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著之竹帛,供后人参考。

2.

这位作家一生的心血都著之竹帛,留给后世。

3.

为了不让这项技艺失传,他决定将其著之竹帛。

4.

她把自己的旅行经历著之竹帛,与大家分享。

5.

为了纪念这次重要的活动,我们决定将其著之竹帛。

著之竹帛的翻译
德语
schriftlich festhalten
日语
記録する
法语
enregistrer par écrit
英语
record in writing
著之竹帛的字意分解
zhù
1:(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2:显现;显扬。
3:又。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5:画图。
6:明了。
7:登记,记载。
8:标出。
9:建立;引申为成就。
10: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zhú
1:(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3:竹简。
4: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5:竹林。
1:(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
3:指帛书。

著之竹帛,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ù zhī zhú bó)。abcd式组合,著之竹帛意思是:形容将文字记录在竹简和丝帛上,意指把文章或思想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强调知识和文化的传承,鼓励记录和保存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