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衣不完 hè yī bù wán

abcd式
拼音hè yī bù wán
注音ㄏㄜˋㄧㄅㄨˋㄨㄢˊ
繁体褐衣不完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褐衣不完的解释
形容衣衫褴褛,生活困顿。
出处

1.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2.

出自《汉书·贾山传》:'臣闻古之圣王,褐衣不完,'
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的底层,体现对贫困的同情与关怀。
列子

1.

他因为失业而变得褐衣不完,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

2.

在寒冷的冬天,看到褐衣不完的老人让人感到心酸。

3.

经历了天灾,他的家庭变得褐衣不完,急需社会的帮助。

4.

她在街头看到一个褐衣不完的流浪汉,忍不住施舍了一些钱。

5.

因为战争的影响,很多难民都变得褐衣不完,生活无以为继。

褐衣不完的翻译
德语
in Lumpen
日语
ぼろぼろの服
法语
en haillons
英语
in tattered clothes
褐衣不完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衣,曷声。本义:用粗麻织成的袜子)。
2:同本义。
3: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兽毛,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贱人穿。
4:卑贱的人。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同本义。
3: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1:穿衣。
2:遮盖;包扎。
3:依靠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wán
1:(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2:同本义。
3:充足;充实。
4:完成,结束。
5:重新整修。
6:指生命终结或进入危急的境地。
7:古代轻刑之一。
8:汉以前指剪去犯人的须发;汉以后罚作劳役。因其不伤肢体,故曰“完”。
9:山羊。
10:地名 。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东麓。秦为曲逆县,北齐设北平县,金改永平县,后升完州,明改完县。
11:水名。即今黑龙江。
12:墙垣。
13:姓。

褐衣不完,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hè yī bù wán)。abcd式组合,褐衣不完意思是:形容衣衫褴褛,生活困顿。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的底层,体现对贫困的同情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