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 wài jiāo cí lìng

abcd式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注音ㄨㄞˋㄐㄧㄠㄘˊㄌㄧㄥˊ
繁体外交辭令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外交辞令的解释
外交辞令是指外交场合中使用的一种礼貌而又不失原则的语言表达方式,常用于避免直接冲突或表达拒绝时。
出处

1.

还是挑选几个最会演说,最长于~的人去向他们游说,说动他们的良心。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2.

源自于外交活动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具体出处不详。
寓意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策略性语言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彼此尊重与理解。
列子

1.

在朋友聚会上,小明用外交辞令拒绝了多喝酒的邀请。

2.

面对同事的无理要求,李娜用外交辞令巧妙地拒绝了。

3.

在家庭聚会上,婶婶用外交辞令婉拒了帮忙做饭的请求。

4.

在公司会议上,老板用外交辞令表达了对某项提案的保留意见。

5.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代表使用外交辞令避免了直接冲突。

外交辞令的翻译
德语
diplomatische Sprache
日语
外交辞令
法语
langage diplomatique
英语
diplomatic language
外交辞令的字意分解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jiāo
1:(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脚胫相交。
3:交叉;交错,错杂。
4:结交; 交往。
5:交接,移交;交换。
6:交配。
7:接触。
8:送上;付出。
9:朋友。
10:友谊;友情。
11:交往。
12:〖时间〗交替之际。
13:跟头。
14: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15:一齐。
16:互相,相互。
17:美丽。
18:侮慢,骄傲。
19:狡谲,诡诈。
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同本义。
3:口供。
4:言辞;文辞。
5:又。
6:特指政令之词。
7:借口,口实。
8: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9:说讲。
10:辞别;告别。
11:推却不受。
12:审讯。
13:遣去。
líng
1:听从
2:名词
3:假设语气词。
lǐng
1: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lì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3:又。
4:命名。
5:使,让。
6:又。
7:命令;法令。
8:时令,季节。
9: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10: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11:官名。
12: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13:名声。
14: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15:美善。
16: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17:又。
18:假使,假设。

外交辞令,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ài jiāo cí lìng)。abcd式组合,外交辞令意思是:外交辞令是指外交场合中使用的一种礼貌而又不失原则的语言表达方式,常用于避免直接冲突或表达拒绝时。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策略性语言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彼此尊重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