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之谮的解释
指通过渗透或浸润的方式进行诽谤或中伤。
出处
1.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2.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原文为“浸润之谮,弗能自明。”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隐秘的诽谤和中伤,保持清白和正直。
列子
1.
小王因为同事对他的浸润之谮,感到非常苦恼。2.
面对浸润之谮,小李选择了直接与对方沟通。3.
班里因为浸润之谮,导致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4.
小张对浸润之谮感到无奈,只能通过行动证明自己。5.
公司内部因为浸润之谮,导致团队合作受到影响。6.
时有言语,轻而易信,~,为患特深。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浸润之谮的翻译
德语
Verleumdung durch Andeutungen
日语
浸潤による中傷
法语
diffamation par insinuatio
英语
slander by insinuation
浸润之谮的字意分解
jìn
1:(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2:泡在水里,被水渗入。
3:灌溉。
4:渗入;渗透。
5:淹没。
6:滋润。喻施恩惠。
7:仔细看。
rùn
1:(形声。从水, 闰(rùn)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
2:同本义。
3:修饰,使有光彩。
4:使得到好处,扶助。
5:潮湿。
6:细腻光滑。
7:润水 。淮河支流。在今安徽省西北部。发源于临泉县,东南流至润河集入淮,今称润河。
8:古州名。
9:隋置。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10:辽置。治海阳,故城在今秦皇岛市西北部。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zèn
1:(形声。从言,赞(zǎn)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

浸润之谮,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jìn rùn zhī zèn)。abcd式组合,浸润之谮意思是:指通过渗透或浸润的方式进行诽谤或中伤。 提醒人们要警惕隐秘的诽谤和中伤,保持清白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