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不拔的解释
形容人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出处
1.
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
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坚忍不拔,终成大器”一语。寓意
强调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
列子
1.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小李依然坚忍不拔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2.
在训练中,他表现得非常坚忍不拔,最终赢得了比赛。3.
面对生活的艰辛,她始终坚忍不拔,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4.
为了实现梦想,他坚忍不拔地坚持了十年,终于取得了成功。5.
在创业过程中,他坚忍不拔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6.
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忍不拔的翻译
德语
Ausdauer
日语
不屈不撓
法语
persévérance
英语
perseverance
坚忍不拔的字意分解
jiān
1:(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2: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3: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4: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5:牢靠,稳定。
6:固执。
7:坚固的东西。
rěn
1:(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2:同本义。
3:抑制; 克制。
4:愿意; 舍得。
5:认识,识别。
6:坚韧。
7:残忍;忍心;狠心。
8:怎;岂。
9: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bá
1:(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2:同本义。
3:又。
4:又。
5:选拔;提拔。
6:突出;超出。
7:突起。
8:攻取。
9:移动。

坚忍不拔,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jiān rěn bù bá)。abcd式组合,坚忍不拔意思是:形容人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能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强调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