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腮桃脸 xìng sāi táo liǎn

abcd式
拼音xìng sāi táo liǎn
注音ㄒㄧㄥˋㄙㄞㄊㄠˊㄌㄧㄢˇ
繁体杏顋桃臉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杏腮桃脸的解释
形容女子面容的美丽,皮肤白皙,脸颊红润如桃花。
出处

1.

宋·辛弃疾《西江月·赋丹桂》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2.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来形容女子美丽的面容。
寓意
赞美女子的美丽和娇嫩,表达对美的欣赏和赞叹。
列子

1.

她走在街上,杏腮桃脸,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2.

新娘子杏腮桃脸,显得格外娇美动人。

3.

在舞台上,演员的杏腮桃脸让观众惊叹不已。

4.

她的杏腮桃脸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明媚动人。

5.

画中的仕女杏腮桃脸,宛如从画中走出来一般。

杏腮桃脸的翻译
德语
rosige Wangen und pfirsichartiges Gesicht
日语
杏の頬と桃の顔
法语
joues roses et visage de pêche
英语
rosy cheeks and peach-like face
杏腮桃脸的字意分解
xìng
1:木名。杏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2:杏花。
3:杏仁。
sāi
1: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2: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táo
1:(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桃树。
3:桃子。
4:指桃树开的花。
5: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
6: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liǎn
1:(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同本义。
3: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4: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5:脸色;脸上的表情。

杏腮桃脸,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xìng sāi táo liǎn)。abcd式组合,杏腮桃脸意思是:形容女子面容的美丽,皮肤白皙,脸颊红润如桃花。 赞美女子的美丽和娇嫩,表达对美的欣赏和赞叹。